隨著OpenAI推出的AIGC產品功能逐漸強大,應用場景逐漸豐富,人工智能技術正逐漸被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改變甚至顛覆了我們已有認知。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以及人工智能訓練中使用的作品是否應該受版權保護,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
4月21日,正值2023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之際,各主流財經媒體齊聚位于深圳的證券時報社總部,就版權維權、版權運營等話題展開了廣泛深入討論。會議由證券時報社承辦,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日報、每日經濟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中國基金報的版權負責人均參加了會議。
上述媒體版權負責人分享了版權工作各個方向的心得。同時,“主流財經媒體同業互助計劃”正式對外發布。
版權保護面臨新挑戰
圖像生成技術、寫作工具以及視頻和音頻工具等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正以驚人的速度推動著生成AI的繁榮,AI寫作、AI作圖、AI主持人等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但AI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可能侵犯版權的情況。
據泰和泰(深圳)律師事務所武昕介紹,人工智能的產出物能否受到版權保護,目前觀點分正反兩派。否定派依賴于早期的著作權思想,認為作品必須由人類創作。在他們看來,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并沒有自己的思想表達,而是基于研發者事先預算好的算法來生成??隙ㄅ蓜t表示,法律更多的是一個客觀層面邏輯,不應該機械地去套用人類創作的標準去判斷作品的屬性。
武昕表示,國內人工智能的發展亟待法律引導、機制,其中包括保護標準、署名要求、權利歸屬、權利限制、侵權責任,需要做到利益平衡、兼顧個人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與國際接軌,這樣才能營造良好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環境。
今年4月份,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提到,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應當尊重知識產權、尊重他人合法利益,不得利用算法、數據、平臺等優勢實施不公平競爭,防止傷害他人身心健康,損害肖像權、名譽權和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
“人工智能的產權保護肯定勢在必行,不過目前的形勢下還是在發展階段,人工智能版權保護之路還很漫長?!?武昕最后說道。
財經媒體版權同業互助計劃正式發布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對新聞機構的內容生產、信息傳播等均受到影響。此時,新聞媒體的版權保護問題顯得愈發重要。
在當前傳播方式多樣化、傳播渠道去中心化的趨勢下,媒體內容生產、版權運營和保護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4月21日的交流會上,由證券時報倡議發起,并聯合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日報、21世紀經濟報道、每日經濟新聞、中國基金報等主流財經媒體發布“財經媒體版權同業互助計劃”,“財經媒體版權同業互助計劃”主要基于當前數字化時代,去中心化、渠道固化的形勢下,新聞媒體對自身原創新聞作品的傳播與保護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媒體之間以互助的方式,加強交流和互相學習,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助,共同提升對版權保護的認知和運營水平,一起努力搭建良好的生態環境,促進媒體自身和行業有更健康的發展。
計劃主要包括:建立相對固定的版權溝通機制;共同倡導建立有利于內容創作和原創新聞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共同對新聞機構的版權維權難點、重點等展開討論,謀劃建立行業版權保護聯盟,集聚行業智慧尋找更好的解決之道。